融合”抓调研,科学决策促工作
一年来,我院继续贯彻“融调研于决策,融调研于审判,融调研于管理”的调研思路,进一步拓宽调研功能,丰富调研形式,完善调研管理,健全调研制度,全面加强了调研工作。加强了对专兼职调研、信息人员的培训,通过邀请省、市法院领导来院讲解法院调研、信息的写作技巧等内容,提高写作水平。成立了“法官驿站”, 举办了第二届“法官论坛”, 并邀请了青羊法院部分法官参与。对审判实务中“在审理离婚案件中,庭前调解是否是一个前置程序”、“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如何进行”、“基层法院调解探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全年编辑《审判研究》25期、《法官园地》4期,共编发调研文章(含实证调查分析文章)37篇,案例分析19篇,其他类文章21篇。其中被市中院采用11篇(含实证调查被情况反映采用4篇),省高院采用1篇,其他省、市刊物各采用1篇,人民法院报采用1篇,同比增长25%。共采编各类信息135篇条,被市级以上采用47篇条,被县委采用20条,为领导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依据。共采发宣传稿件110条,其中被市级以上采发75条。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活动,今年选送文章5篇,分别参加省法院第九届学术讨论会和全国法院第十七届学术讨论会。积极组稿5篇投送最高院主编的《人民法院案例选》和《中国案例要览》,组稿4篇投送市中院主编的《示范性案例》。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树立了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六)加大投入,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了构建全院干警学习交流的平台和人民法院对外展示的平台,院党组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进行设备更新和业务培训,全面实现审务和办公自动化以及法院内部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实现了审判工作和其他工作历史纪录和即时信息的汇集、交流与共享,实现了融信息化于审判工作、法院管理和领导决策。受到省市法院和县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原创:gwku.net
1、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信息化办公
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我院争取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法院的支持,共投资20余万元给每名干警配备了电脑,2003年建成了法院局域网和内部网站,2009年实现与中院联网, 今年4月份局域网实现了与基层法庭联网,5月份本院互联网站正式开通。
2、全面实行案件流程管理网络化
全面建立了成熟的网上办公系统,实现了网络办公化。建立通过网络实现审判(执行)案件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实现了案件管理网络化。以时限管理为核心,以时限警示、时限通报和节点冻结为内容,以计算机管理为手段,对案件在审判、执行各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规范有序的动态跟踪案件进程。同时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提高了评查效率。
3、用信息化打造精品电子档案
在完成局域网、全市法院广域网和互联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我院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建设,实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生成,实现了档案管理电子化。要求各业务部门按照电子档案管理、案件流程管理、司法统计标准等规定建立与纸质档案完全相符的电子档案,并纳入目标考核与年终奖金挂钩。为此,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扫描仪,并专门对业务部门的内勤进行了电子档案制作技巧培训。目前,我院电子档案的质量达到档案规定要求,拟定为成都市法院试点单位之一,通过了省级档案达标复核检查。
4、加大对基层法庭规范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法庭贴近群众的前沿阵地作用,将民间纠纷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我院投入30余万元,为法庭购置了微机、交通工具,新配备了审判棹椅,并实现了法庭与机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