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深入开展行政审判工作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方面。全市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诉讼案件76件,审结73件。受理二审行政案件*9件,审结*4件。通过审判行政诉讼案件,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正确履行职责。 (三)进一步加强执行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认真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也是公正与效率的最终追求和归宿。否则,必将损害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动摇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全市法院进一步充实执行力量,改善执行装备,改进执行方式,建立了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大了执行工作力度。全年共受理申请执行案件4570件,执行*389件,中止1749件,执行率90.5%,执行标的总额*6735.65万元。市中院执行组本年度执行率达到99%,创历史新高。 二、大力推进法院改革,努力强化制约,增强活力 *001年,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认真落实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抓住审判规律的主要矛盾,把握深化司法改革的方法,力求建立公开、公正、高效、规范、有序的审判工作运行和管理机制,向改革要效率、要整体质量、要公开公正、要素质威信。 (一)以公开审判为重点,深化庭审改革。全市法院一审案件的公开开庭率达到了100%, 二审和再审民事案件也全部比较规范地做到了公开举证、公开质证、公开辩论、公开宣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公开评断的做法,要求法官对事实的认证和裁判的结论不仅讲出“是什么”,而且讲出“为什么”,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服气,增强裁判公信度。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裁判文书改革力度,增强说理性,促进了法官审判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以立案工作为切入点,推行审判流程管理。过去我们为强化制约机制,实行了“三个分立”,对规范审判秩序促进公正司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各审判庭庭长接到案件后可以按行政权力分配案件,审判人员可以自己决定开庭时间,不仅容易造成关系案、人情案,而且审限上缺乏控制、监督和有序的管理。去年我们实行了一种全新
的审判管理运行模式。一是集中管理案件,实行统一立案大格局。由立案庭对立案、送达、排期、庭前准备、庭审、结案、归档等流程节点进行全程控制,使审判管理由封闭向公开、由无序向有序转变。二是实行排期开庭。立案后,各类案件统一编号输入电脑,然后根据审判资源情况逐一排出案件开庭时间、地点、主办人(审判长)、合议庭其他成员,庭前审判人员和诉讼当事人没有接触、互不知情,一切审判活动都集中在法庭,避免先入为主,增强审判的公开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三是通过对信息的跟踪、提出和反馈,控制办案节奏,调节审判资源。四是设立庭前准备程序,把诸多庭前事务比如送达、庭前和解等工作从审判工作中分离,一律由立案庭负责实施。审判流程管理使审判过程由暗到明,案件信息逐步畅通,超审限、久拖不决现象得到有力遏制。去年以来,市中院没有出现违反法定事由超审限的案件,反映审判作风和违纪举报的来信来访也大大减少,立案时间和办案周期缩短,一半以上案件当场立案,审理期限平均比以往缩短半个月左右。当事人诉讼权利和机会一律均等,消除了顾虑。民事案件出现了“三多”:庭前消化案件多了,撤诉案件多了,自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