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2008年以来,我县共有流动党员116名,在市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稳步有序,扎实有效。现将2008年一年的管理、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8年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成份复杂、流动松散这一实际情况,我县从健全组织着手,建立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的管理体系,变“有党员无组织”为“有党员有组织”。按地域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在外出流动党员人数较多,职业相对稳定,且有相对稳定活动区域的地点建立管理服务站;管理服务站的设立,使每个地域的流动党员就近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家”。使流动党员管理有了最基层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起来更加便捷。
2、规范管理,构建离乡不离党的管理机制。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订《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做出具体规定。二是强化教育,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作用,积极开展“三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鼓励个人自学,广览党员政策法规,广学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现场学习与网上学习相结合。传递学习资料,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重点学习与一般学习相结合。一般性学习教育则采用发放、邮寄学习材料等形式进行。三是加强联系,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年终组织他们进行座谈交流。
3、发挥优势,激发流动党员创业致富的热情。
流动党员大多在外闯荡,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创业。有的是厂长、经理,有的是技术骨干,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经常为党员们提供交流机会,变“有活动无效果”为“有活动有效果”。让大家互相熟悉、互相交流、互相帮助。鼓励他们创业致富。
二、流动党员管理面临“三难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我们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流动党员素质的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岗分流、外出务工、个体经商的党员越来越多,党员流动越来越频繁,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也多了起来。主要存在“三难问题”:
1、 管理难到位。
2、 活动难开展。
3、 作用难发挥。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四项措施”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积极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流动党员管理的个性化,着眼于破解难题,落实“四化”的良好局面。
1、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居住地之间“谁有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基层组织。根据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建立健全党支部、党小组的管理网络。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在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