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为阵地,规定考试不合格者当年不能发展入党。三年来全县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45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共3980人次。同时,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及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态,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每年进行一次分类站队,实行动态管理并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把各方面表现优秀的人员确定为发展对象,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质量。
四抓标准。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始终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为真正体现党员先进性,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霍城县委提出了发展党员要把好“德、才”兼备和“德、财”兼备的标准关。“德、才”兼备的原则:即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而言,吸收入党时必须把思想方面、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德、财”兼备的原则:即乡镇党委针对发展农牧民入党提出“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带头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带头人入党,增强党支部的先进性”。避免了出现重“德”轻“财”和重“财”轻“德”的现象。
在严把标准的基础上,做到了“五个不批”。对发展党员过程中材料不齐全的不予批复,程序不规范的不予批复,未经政审的不予批复,未参加培训的不予批复,28岁以下团员入党不经团组织“推优”的不予批准。
(三)、强化重点抓实效。
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各乡镇党委把发展农牧民党员的重点确定为:优秀回乡青年和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做好在妇女中发展党员。三年来35岁以下的农牧民青年致富带头人占发展农牧民党员总数达到8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党员占发展总数的85%左右,妇女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9%。同时,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注重做好两个衔接:即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推优”计划与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计划衔接;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教育考核与党组织培养考察衔接;五个倾斜:即一是向相对后进村和多年没有发展党员的村倾斜,以先进带后进,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打好基础。二是向农村致富带头人倾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打好基础。三是向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倾斜,为培养选拔“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干部打好基础。四是向35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倾斜,为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力打好基础。五是向妇女和少数民族倾斜,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四)、强化制度抓规范
1、《预备党员转正公开答辩制度》。要求预备党员在支部大会上汇报完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后,必须对党支部和党员提出的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入党目的进行答辩,讨论决定是否给予按期转正或延期转正。通过预备党员转正公开答辩活动,新党员进一步熟悉了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促进了思想、学习和工作,增强了党性锻炼。
2、发展党员公示制。一是明确公示对象。公示的对象重点是发展对象和发展计划。二是明确公示内容。公示的内容主要是发展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职务、申请入党时间、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时间、培养联系人等。三是明确公示时间。规定在召开党支部大会表决接收预备党员十天前对计划发展对象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一个星期。四是明确公示形式。以党支部为单位,由基层党委组织实施,按县委组织部统一格式制成公告进行告示,农村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利用宣传栏或政务公开及厂务公开栏公示。五是明确公示结果的处理办法。在公示期内,个人和单位均可对公示对象的问题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