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的要求。方便居民群众使用。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区单位协商议事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场所管理。推行分片包块、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做法,密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等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财产、档案、公章管理,确保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有效运转。
六、切实改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设施
十七)加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地方政府应对建设资金来源、产权归属和使用管理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的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不符合规定配置标准和要求的不予批准。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使用,要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配套建设指标对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应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及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的意见。未按规划要求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不能通过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要根据规定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交给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使用管理。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由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积极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倡“一室多用”提高使用效益。服务设施的供暖、水电、煤气、电信等费用应按照当地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收取。
十八)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鼓励建立覆盖区(县、市)或更大范围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整合区、街道、社区面向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服务的内容和流程。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支撑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七、逐步理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相关组织的工作关系
十九)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要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切实领导和指导好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以“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钱有场所、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为重点,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式。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支持和保障社区居民委员会充分行使职权,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确保社区党建与和谐社区建设紧密结合,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切实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志愿服务和帮扶结对等制度,进一步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要求,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充分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十)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