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大决策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求,本着“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坚持“补充完善、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既要发挥公安机关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又要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群防群治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以构建十张治安防控网为抓手,加强薄弱环节,创新防控模式,完善长效机制,专群结合,打防结合,管控结合,条块结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提升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及社会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在全市建立起结构较为完备、机制健全、管理有效、保障有力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全市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全市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切实保障”的总目标。具体目标是: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体框架设置严密,防控网络布局科学合理,防控力量、装备、措施、责任落实到位,防控工作规范有序,打防控一体化运行机制完善、科学、合理;
──治安防范力量比较充足、稳定;
──技术防范措施全面推广、普及;
──情报信息更加准确、迅捷;
──指挥调度确保灵敏、高效。
三、职责任务
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科学利用警力和社会资源,充分依靠综合信息系统和指挥中心平台,坚持人防、物防、技防、联防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攻坚克难,构建“十张治安防控网”,互相协调、互相联系、互相支撑,全面提升治安防控能力。
(一)构建社区治安防控网
从城市社区实际出发,以社区警务建设为龙头,着力构建社区防控网络。由各县区城关镇、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负责。
1.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以人口管理为基础,以治安防范为重点,合理配置派出所警力,建设好社区警务室,不断探索完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社区警务激励机制,保证社区民警下基层时间,确保社区警务正常运转。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要建立多种预警控制机制,掌握辖区内社情民意、治安状况、不稳定情报信息。城关派出所警力配置不能少于50人,城关派出所警力配置不能少于40人,城关派出所警力配置不能少于20人,其余各县城关派出所警力配置不能少于30人。
2以社区综治、警务室为平台,有效整合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力量,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治保会、警务室、专(兼)职联防队、保安队、护楼守院等组织;重点抓好治保会、巡逻队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根据新情况、新要求,不断探索基层治安防范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并赋予新的内容,使以治保会为骨干的群防群治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城区治安联防人员按200人至300人配备,城区不少于50人,其余各县区城区不少于100人,社区联防人员不少于5人。建立健全社区巡逻队伍,封闭型小区必须配备值班保安,各社区组建一支5-10人的义务巡逻队,在社区内开展巡逻值守。
3.加强社区住宅小区规范化管理。对成规模和新开发的住宅小区,由市规划局牵头,建设局、公安局等部门拟定具体规定,落实封闭管理措施,实行物业管理;对其他住宅小区,要逐步实现封闭和半封闭管理,有条件的要实行物业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