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通达性和通畅性,每年对部分城区道路实施“白改黑”工程,不断改善市民出行条件。2010年重点抓好君山大道、吉州路等一批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区道路通行能力。抓好商业娱乐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紧建设一批市场、商业网点和娱乐设施。2010年重点抓好庐陵商业大世界、吉星商业中心、庐陵休闲娱乐一条街、白云路市场改造等工程建设。抓好景观提升。按照出亮点、显特色的要求,每年对一批城市主次街道进行立面整治,并进一步配套完善公厕、垃圾中转站和街头小游园建设。2010年实施庐陵大道街景改造和井冈山大道县境中段西侧街景建设,使城区街道更加整洁、建筑色彩更加协调、市容市貌更加美观,有效提升县城对外形象。整合老城区零星土地,建设街头小游园和公厕、垃圾中转站环卫设施,完成庐陵文化广场主题雕塑,打造县城精品景观,凸显庐陵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县城品质。抓好棚户区改造。坚持改造城区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思路和原则,优先改造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棚户区。2010年,启动龙湖南岸片区改造、原县化肥厂宿舍区改造、县林业公司宿舍危房改造、干部宿舍及福利院宿舍危旧房改造等棚户区改造400套,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不断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三)积极推进凤凰片区。按照吉安县经济发展副中心和工业新城的功能定位,重点抓好规划控制。2010年重点抓紧实施凤凰中学扩建、卫生院搬迁、汽车站和公交车站、凤凰工业园服务中心等服务功能项目建设,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四)发展壮大工业园区。把实施“工业强县”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功能互补、产业支撑,将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围绕打造一个核心(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两个基地(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出口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一个产业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按照“完善起步区、提升西区,加快凤凰片区”的建设思路,不断提升园区建设质量,确保“一园三区”吸引社会各类投入基础设施建设6亿元以上。起步区重点抓好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西区在改善绿化环境的同时,抓好员工购物、休闲娱乐、医疗、公交等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凤凰园区三年内形成2万亩规模的电子、制造、铜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工业聚集区,2010年重点抓好二期征地5000亩、自来水厂、11万伏变电站、华硕大道二期、栖凤大道、凤鸣大道、凤凰大道二期、市场路一期、凤凰二路三期、创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三纵三横”的路网格局。
四、选准四大抓手
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是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考验。在推进过程中,要善于抓重点、攻难点,有效解决土地征用、房屋动迁、融资投入等瓶颈制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推进项目,整治环境。
(一)加大征地拆迁力度。以大征地、大拆迁的强劲态势,推动大建设、大变化的生动局面。工作中,要注重和谐推进、有情操作,通过舆论引导、宣讲政策、规范运作,实现大拆迁和大项目的和谐并进。2010年完成征地8000亩;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障制度,使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劳有所业、增收有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大融资投入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新型城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随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加大城镇土地调控与运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收(收回、收购)、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统一监管”制度,确保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