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信访工作意见 >> 正文
信访局依法规范监察意见

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积极疏导,妥善处理。要增强预见性,针对群众上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工作预案。对严重扰乱信访秩序的行为,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置。对重大重复集体访,要分析成因,注意查处少数党员干部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建立定期排查制度,对重点来访人员、集体访苗头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及时就地解决。在基层,对影响面较大、反映侵犯群体利益问题的集体访,经批准可吸收群众代表参与调查。
    健立举报电话处理制度。耐心接听举报电话,做好记录,重要情况、情节要向举报人复述确认,并按政策规定向举报人作出解释或答复。对紧急、重要的情况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并采取措施快速处理。对应由其他部门受理的问题,引导举报人向有关部门反映。
    在县和县以下基层单位逐步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公布有关法规制度、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举报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对涉及群体性利益以及重大、复杂的信访问题,可通过适当方式将调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向信访举报人反馈。必要时可要求有关组织或人员到场说明情况,有条件的可举行听证。通过公开,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保障信访举报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
    保障检举、控告人合法权利。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畅通受理、办理、反映、反馈渠道,严禁对检举、控告人压制、歧视、刁难。严禁泄漏检举、控告的有关情况,不得将检举、控告材料及有关情况转给被检举、控告人员或单位。严肃查处侵犯检举、控告人民主权利的行为,对打击报复检举、控告人的要严肃处理。受理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回避的,要主动提出回避。检举、控告人有正当理由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回避的,受理机关应作出回避决定。逐步建立和完善奖励制度,对检举、控告重大违纪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应给予奖励。
    保障被检举、控告人合法权利。要探索维护被检举、控告人权利的措施和办法,认真对待被检举、控告人的解释或说明,重视被检举、控告人对承办的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对未经调查或正在调查处理的举报内容,不得泄漏和扩散。对经调查未发现被检举、控告人有违纪问题的情况,澄清是非,消除影响。必要时可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对诬告者要严格依纪依法给以惩处,保障申诉渠道畅通。要规范申诉信访的处理办法,对属于本级纪检监察机关直接受理范围的,由本级机关申诉复查部门处理;对不属于本级机关直接受理范围的,移送有权处理的机关。对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应告知申诉人。要建立信访、审理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和处理申诉复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疑难、复杂的申诉复查案件。
    四、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进行信访举报
    加强信访举报宣传工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之中,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信访举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使广大群众了解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和受理范围、处理信访举报的程序和方法,明确在信访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引导信访举报人正确行使权利。要引导群众署实名举报、逐级举报。提倡实行双向承诺制度,受理机关承诺依法及时处理信访举报,信访举报人承诺维护信访秩序。对于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信访局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
       纪检局加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实施…
       工委加强信访稳定意见
       供销社信访意见
       机关事务管理局信访意见
       信访局基础建设发展管理意见
       县经济委员会信访安全意见
       信访局加强心理卫生服务意见
       信访局信访联络员制度发展意见
       民政局信访治理意见县
     
    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
    西万镇西万村换届选举总结
    铁路货车装备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六年级爱国发言材料
    公司企业形象宣传策划办公环境设…
    街道创先争优活动计划
    市第三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申…
    离休干部老有做为演讲
    单位试行人员末位淘汰制意见
    档案局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做好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工作
    开展信访工作指导意见
    做好信访考察报告
    市党委召开信访大会讲话
    煤矿信访信息员责任状
    城建局信访教育交流材料
    建设局信访教育交流材料
    信访局执政为民交流材料
    司法局依法行政交流材料
    加强信访工作交流材料
    信访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