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未聘人员实现择业上岗。
(七)推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经营人员和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应逐步从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分离出来,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实现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
(八)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人事争议仲裁,进行人事执法检查,加强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管理。
1、要抓紧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使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保障事业单位在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将职工民主评议领导人员工作优劣的结果作为其年度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
2、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体系。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工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岗位、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健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法。
3、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建设。要积极探索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接轨问题,妥善处理好人事争议,尤其要及时妥善处理好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人事争议,消除化解矛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地要尽快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 实施方法和步骤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的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渐进式、阶段性地推进,积极稳妥地分步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本着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方法上,要注意与中央和省有关行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推进的重点相衔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改革措施,把改革逐步引向深入。在具体操作和时限安排上,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可按事业单位的不同类型或分期分批进行,一定要防止不顾条件的搞“一刀切”、“齐步走”,以确保改革的实际效果。
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试点阶段。*年继续深化成都、绵阳、遂宁、南充等地和高校、科研、卫生等部门的试点工作,注意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中小学和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尽快制定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上述地区、行业铺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工作。
其它地区、部门都要选择确定好试点单位,抓紧开展试点工作。同时,结合本地、本部门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二)实施阶段。*年起,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逐步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