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校本培训健康和持续发展,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根据教育部、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
1.校本培训是在教师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有效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建设教师基层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小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性强,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校本培训的目的要求
1.校本培训要以学校和教师为本。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基地。校本培训要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特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来安排。
2.校本培训要与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要以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坚持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让教师更好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让班主任更好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校本培训要与高校、教科研、培训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
4.校本培训既要有规范的要求,又要有灵活的安排。中小学校为校本培训实施工作的主体,学校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式、时间等,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班主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培训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班主任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班主任专业能力以及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各项培训。
2.培训项目主要有:⑴新教师培训;⑵青年教师培训;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⑷班主任工作培训;⑸教师学历提高培训;⑹学校中层干部培训;⑺新教材培训;⑻信息技术培训;⑼中老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等。
3.校本培训的形式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好集中培训与教师自我学习、专题培训与系统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考察等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与设计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可采取专题学习、读书自学、案例反思、交流研讨、考察观摩、课题研究、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网上学习、教学行动研究、合作探究等。
四、校本培训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阶段: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及教师的专业化需求作考察调研分析。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制订详细的校本培训学年计划,并上报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备案。
2.评议计划阶段: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要组织人员评议校本培训计划,评议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报学校,并把校本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3.实施计划阶段:各校按计划实施校本培训,学校要抓好校本培训的考勤、记录、考核、书面总结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