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紧紧围绕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这一主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立足现实,创新办法,大力开展扫盲教育、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3+1”职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牧区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水平,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要把农牧民实用技术训工作与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将扫盲教育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教育发展规划,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其作为考核村委会和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村委会和各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拟定工作计划,做到定学员、定教材、定教师、定场地、定负责人,真正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
二、加强培训网络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1、依据天教发(二零零八)30号文件要求,祁连初中加挂“祁连乡农民培训学校”的牌子,各村所属完全小学加挂“xx村农民培训学校”的牌子。乡、村两级学校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切实为提高脱盲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服务。
2、要按照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推广项目,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要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平台,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门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
3、要扎实开展“3+1”职业培训工作,强化督导、检查力度,严格程序,防止走过场(培训要有计划、有安排、有任务、有活动、有效益、有记载),如期完成80人(次)的短期培训任务。
4、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方针不动摇,坚持扫盲后继续教育与巩固提高相结合的做法不动摇,改革扫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以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努力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同时加强对新生文盲、复盲、迁移性文盲的监测、登记,不断补充完善扫盲档案的内容,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进行规范管理。
文章 写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