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教师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根据“十一·五”期间有关教师培训相关政策要求,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紧紧围绕“二期课改”主题,以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有效性”为中心,坚持培训“点面结合、突出重点、重心下移、加强校本”,有效整合优质学校、优质学科、优质教师资源,力求按需施教、自主择学,注重实效,开展对重点教师群体的重点培养,分层次、有秩序、高质量地推进全区下一阶段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二、培训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提高的长效机制,按照“资源统筹、合作共进、突出骨干、讲究实效”的原则,整体提升广大教师以执教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区域均衡发展、适应南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三、主要措施
1、制订教师培训两年行动计划,宏观把握教师培训工作。
从基层学校、学科组、教师个人三个层面,分别制订《基层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二零零九~2010)》、《学科组教师专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二零零九~2010)》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二零零九~2010)》,通过目标定位、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有步骤地引领南汇教师专业发展。
2、完善两级培训制度,实现校本培训与区级培训的有机结合。
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阵地在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要做到重心下移,立足校本。建立区级校本研修体系,成立由专家及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区校本研修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基层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专业督促指导。继续推行《南汇区“十一·五”校本研修实施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规范。
在区级层次培训中,实施三级培训机制,形成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梯队型培养模式。积极改进传统的集中面授的方式,加强培训与教育教学一线的联系,注重参与式培训。进一步明确区级培训与校本研修的任务与职责,既合理分工又相互融合,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整体协调有序进行。
3、整合优质学校、优质学科、优质教师资源,加强教师培养基地建设。
通过综合考察或选拔,确定一批教育教学水平高,具有较高声望的基层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作为兄弟学校教师培养、锻炼的基地;确定一批优质学科组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科基地,带动兄弟学校学科组建设。通过基地学校、学科基地,有效动员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成长。
4、探索重点培养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针对性。
教师培训重在实效,根据培训对象或培训内容的不同,把有相同或相似培训需要的教师群体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起来,针对该类教师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培训。下一阶段的培训工作,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充分利用市教委新农村教师培训项目契机,重点对非师范专业教师、新教师和普通教师实施针对性培训;根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