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格培训要求,规范培训管理
(一)制定培训计划。各企业要把班组安全培训纳入本企业安全生产总体规划和目标责任体系,制定班组安全培训实施计划,力争3年内把班组长普遍培训一遍,危险岗位操作人员得到一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他人员做到培训合格上岗。要把农民工纳入班组安全培训范围,统一安排、统一标准。新进员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二)实施分类培训。根据企业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和不同人员培训需要,规范培训对象与内容,确保培训实效。
班组安全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本岗位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作业条件与环境改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作业现场安全标准化;现场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应急处置;本企业、本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其他相关安全生产知识。
危险岗位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内容还需要增加防范风险相关知识。
班组长安全培训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班组长的职责和作用;班组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与员工沟通的方式和技巧;“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等先进的班组安全管理经验等。
(三)细化工作措施。班组安全培训由企业自行组织实施。各企业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班组安全培训工作,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培训责任。要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妥善处理工作与培训的关系,确保培训时间,保障培训经费。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安全培训基地或设立班组学习室,配备班组安全教育视频与相关设施设备,为班组安全培训提供必要条件。
企业班组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经过相应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已在岗的班组长和危险岗位一线操作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班组其他员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四)加强培训考核。班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由企业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要本着有效、管用、简便的原则,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培训质量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统一考核指标、考核程序和考核方法,严格考核管理,严禁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对考核合格的班组长和班组员工,颁发相应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要完善班组安全培训激励机制,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建立培训档案。各企业要建立班组安全培训档案,对班组每一名员工培训考核情况实行单位与个人签字管理,真实记录培训内容、技能训练科目、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及考核情况等。要规范班组安全培训工作流程,加强对培训考核全程的监督管理,做到培训信息公开,培训过程透明,考核结果公示,部门参与监督。
四、加强基础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一)培养师资队伍。各企业要结合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实际,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重点从企业和安全生产一线选聘教师。班组长安全培训教师一般应在具有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历、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教师中选聘。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培养和优化班组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立培训教师跟班劳动、现场调研等制度,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发适用培训教材。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组织编写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培训适用教材。注重多媒体教材的研制和开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指导班组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