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突出重点区域,提高招商成效。国外继续实施“突出日韩,提升港台,拓展欧美”策略;进一步巩固与日韩经贸合作关系,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重点地区政府间的交流合作。借助香港金融、资本、投资与贸易优势平台,重点联系工商业代表,吸引资本重点投向我市“三新”等高新技术产业。利用两岸“大三通”开通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全国台企联、海协会的沟通联系,与台湾工业总会、电子电机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重点招引机电、农业、食品、设备电子等项目。充分利用东南亚地区侨商资源,加强沟通联络,加快推进物流、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等项目。深入研究欧美产业龙头、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意向,围绕我市港口物流、医药、风力发电设备、汽车零配件、化工等产业,引进技术含量高、对我市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国内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为重点,加强与该区域驻华外国企业总部、商务代表处、办事处以及银行、保险、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联系,构建招商网络;建立与中央企业、国家重点产业集团互信合作协商机制;强化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区域的广泛合作,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促进我市与该区域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有效对接。积极吸纳苏南产业转移项目,加大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力度。强化与陆桥沿线及腹地城市的合作,建立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互补合作关系。
(六)主抓重大项目,强化项目跟踪服务。以重大项目为核心,切实提高在建、在谈项目的投产率和转化率。加快推进在谈、在建项目进展。强化对内资1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跟踪服务,根据项目发展需求拓展服务内容,推进在谈项目早签约、在建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深入分析世界500强、跨国集团等大企业等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等转移动态,组织专门工作班子重点予以对接,力争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强化发展项目跟踪服务和重大项目直通机制。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直通机制作用,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牵头单位和推进实施方案,形成上下贯通的协调服务网络。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持续发展机制。深入研究重大招商项目产业发展特征及要求,从政策配套、要素供给、技术进步等进行系统服务,以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推动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
(七)加快开发园区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全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步规划与协调,完善省级开发区与临港产业区规划。以规划为引领,进一步强化市临港产业区、两翼临港产业区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园区的石化、钢铁、船舶修造等临港重大项目承载功能。坚持高效集约原则,高标准推进园区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的服务支撑平台。
(八)加强城市宣传推介,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从全市发展战略定位出发,突出文化、旅游、科技、环境等多种主题,综合运用重点招商地推介会、新闻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城市整体形象和竞争优势,提高我市在权威评价机构作出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特别是在区域性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创新各类投资洽谈会、行业会议举办和参与形式,提高节会活动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突出我市在江苏沿海开发中的龙头地位主体,精心策划好在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招商目标地的集中宣传活动,以高密度、高质量的城市推介活动,全方位提升城市影响力和招商引资竞争力。
(九)实施领导干部公务出国(境)挂钩重点招商目标地制度。充分发挥市级领导的人脉资源优势,建立出境、出访重点地区、重点内容与全市招商引资相结合制度;利用出访团组借道中转的机会,在香港、日本等地开展宣传推介会或专场投资说明会,并形成常效工作机制。
(十)强化企业协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