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全市跨越发展的重要之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的关键之年。全力抓好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外来要素的推动作用,对于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要求,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攻重点地区,重抓大企业、大项目,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稳步发展和重大项目更大突破;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利用外资水平。
二、工作目标
结合我市“*”发展目标和各县区实际,2009年全市招商引资主要目标是:
(一)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确保10亿美元,考核目标11亿美元,力争达到12亿美元;
(二)内资客方到位资金确保350亿元,考核目标360亿元,力争达到410亿元。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抓住国务院《关于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和江苏沿海开发区域发展规划编制的契机,认真分析我市产业发展状况,突出政策叠加优势,积极争取开发、开放政策;突出港口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招引临港型企业;突出土地相对比较宽裕优势,提升产业配套条件,吸引亟需拓展发展空间企业;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吸引国外大企业在我市建立生产基地。推动招商引资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引资重点以构建体现我市产业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与做大做强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并重。
(二)突出“借台招商”,深化“以商引商”。在做好驻点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的同时,积极探索“借台招商”等新的招商方式。借助各种专业性经济年会、商会年会、行业专题研讨会等平台,积极做好“请进来”工作,邀请重点企业、重点客商及各类商会组织来连投资考察。围绕重点客户和重点目标企业,加强与行业机构、商会组织、地方政府合作力度,举办宣传推介会或投资说明会。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举办的各类经贸活动,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各县区及各招商载体要切实做好对现有企业的协调服务,深化“以商引商”、“以外引外”, 力争企业嫁接改造、增资扩股取得更大突破。
(三)深化产业链招商研究,全面推进产业招商。依据已编制的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船舶、石化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招商项目目录,有针对性制订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提高招商项目成功率。加强产业链招商研究,深入研究产品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国内外同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以及与之配套的重点企业发展现状等,以大项目突破带动产业链形成。根据排定的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拟定产业差别化发展措施。依托优势产业强化技术合作和规模扩张,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临港产业集群。以综合协调服务为核心,优化招商引资行政服务体系,保证项目集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产业承接能力和配套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实施精准招商策略,全面推进专业招商。精准选择重点目标企业。根据产业发展和产品群发展需求,排出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知名行业协会,以及在北京、上海设有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的大企业,实施重点跟踪和全面对接。精准包装招商项目。各县区、载体要根据自身优势和承载条件,围绕本地区产业发展重点,精心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大、产业链条长、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精准选择合作方式。根据选择的重点目标企业产业、资本、技术转移特点,精心选择与包装的重点项目对接与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