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大力提升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加大对革命老区、山区、库区、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沿淮行蓄区的扶持。
6.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支持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分配政策,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好各项强农、扶农、富农、惠农政策。
调整和完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县乡最低财政支出保障机制,完善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县乡财政收入范围,合理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加大对县乡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投入,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积极推进化解乡村不良债务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完善农民增收减负政策,落实各种对农民的补助政策。支持扶贫开发,加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整合和优化农村教育培训资源配置,提高农民素质。全面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建立基层工作新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7.支持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基础上,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在普及和完善远程教育的基础上,提高远程教育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积极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卫生和生活条件,建设和谐生态新校园。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抓好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和中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水平。支持高等教育提升内涵建设,切实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市、县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省里确定的分担项目和比例积极筹集资金,足额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确保二零零八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积极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
认真做好对高校、高职和中职、技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
8.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支持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和困难群众就业援助体系。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力度,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帮扶零就业家庭就业,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促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切实为农民工提供均等的就业服务。支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保护各类人群平等就业的权利。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快推进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