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招商引资意见 >> 正文
招商引资服务发展意见

上级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投资政策及投资重点进行研究与分析,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争取上级支持,加强驻外机构建设,使之成为我县争取资金的“大本营”和对外联络的“窗口”。

    二、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努力实现招商引资量的扩张、质的突破。

    1、对接“*”三角区,承接“*”四市辐射,打造三省九县经济新“洼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逐步形成和进入与南昌、九江、武汉、长沙四市2小时经济圈,快速加强与“长珠闽”产业对接,主动承接南昌、九江、武汉、长沙的经济辐射,精心打造湘鄂赣三省九县边贸中心、产业转移和资源加工中心、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形成资金、物资、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流向的新“洼地”。

    2、明确主攻方向,调整招商引资项目结构。要充分发挥我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九县区域中心的有利条件以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找准修水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的产业定位,扎实推进大开放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的联系,加大力度,下狠功夫,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境外、国外资金和项目,力争实现引进外资新突破。提高项目质量,精选招商项目,避免低质同构,要从依托资源型项目招商为主转向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型招商项目联动转变,增强招商引资后劲,提高项目建设水平,重点引进发掘工业、农业、贸易、旅游等产业项目。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引进一批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生态农业项目,积极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项目,着力做大具有修水特色的矿产、水电、丝绸、食品、药材五大产业。

    3、必须把项目包装、资源整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项目包装是招商引资的前哨战。现在寻找投资意向的外商不是苦于没有资金,而是苦于没有好的项目,我县是一个资源大县,将资源进行系统有效的科学整合,严密而实事求是地包装好每一个项目,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而目前来讲,项目包装和资源有效整合又是我县做得较欠缺的地方,尤其是项目包装方面,目前我县没有一本较好的项目册,我们包装的项目向外商推介,外商看后总觉得可信度不大。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在20*年工作中把项目包装,资源整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

    4、必须把帮大客商选优项目、引大项目、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重点。 招商引资工作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角度,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来抓。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急功近利,要对一个地方,对子孙后代负责。招进一个项目都要算成本帐、效益帐,划不来、亏本的项目坚决不能招。要招大客商,选优项目,引大项目,要坚定不移地提升发展水平。在20*年,我们必须把引进投资总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和引进年纳税额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作为重点来抓。对资源浪费,破坏环境,投入高产值低的就不能选用。

    5、必须把“支柱招商项目”和“重点区域招商”有机结合作为一个重点。 根据我县的县情,矿产、水电、丝绸、建材、食品化工、服装等产业仍然是我县20*年的支柱招商项目,要将这些支柱招商项目重点到“长珠闽”推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我们修水不能被动地依赖于哪一个经济圈,必须立足于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进行重点区域招商,必须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经贸局深化区域经济意见
       政府招商意见
       浅谈地方县城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
       浅谈旅游区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
       浅谈我国招商引资意见
       浅谈政府招商引资的相关意见
       探析地方对外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
       民政局加强创业富民发展意见
       民政办公室投资招投标管理意见
       加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妇女委员…
     
    交通局长实践科学发展观会讲话
    计划生育网络建设经验交流发言材…
    党委书记培训班讲话
    市烟草制品打假协作机制实施意见
    见习教师欢送会演讲稿
    乡镇法制集中教育活动总结
    思想汇报4
    电视台新台标启用联欢晚会致词
    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职能实现两…
    检验检疫局机关作风建设总结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要点
    乡镇招商工作方案
    商场楼层招商意向书
    招商局加快招商引资交流材料
    乡镇领导招商教育交流材料
    招商局发展招商引资交流材料
    区域招商引资研究经验交流材
    农村壮大招商引资交流材料
    招商办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
    县招商引资总结材料
    招商引资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