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单位工作意见 >> 正文
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

    为推进我县机构改革进程,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乡镇实际,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符合机关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改革措施方案
(一)综合设置机构
各乡镇可因地制宜设置二至五个综合机构,机构名称及主要工作职责为:
1、驻村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各项工作的指导、服务,以及驻村指导员的管理、考核与协调,负责驻村工作信息交流、统计等工作;
2、办事指导服务中心:负责各项便民项目的指导服务、乡镇的日常事务以及民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民事调解、安全生产监督、质量监督等工作;
3、人口与计划生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宣传教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及其他工作的指导、服务;
4、村镇建设指导服务中心: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管理、镇村道路养护、文明城镇创建等方面工作的指导、服务;
5、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兽医、农机、茶叶特产、农经、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统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民知识化、乡镇企业管理等方面社会事务及经济发展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服务。
(二)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1、乡镇内设的各个中心的人事、财物管理权都归当地乡镇;
2、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和今后发展趋势,结合我县实际,由县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县组织人事部门、县主管部门重新界定乡镇内设各个中心的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
(三)加强编制、岗位、经费管理。
    县机构编制、组织人事部门会同各乡镇及县有关部门,根据乡镇各中心的工作职责、工作量等因素,分别设置岗位并予以定编,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同时,改变原有的财政经费拨付方式,变“以钱养人”为“花钱办事”,县财政部门将根据各乡镇的领导职数及各中心的岗位编控数预算、核拨当年的财政经费,今后,实行财政经费“人员超编不补、空编予以奖励”的政策。

(四)完善用人机制,加强人员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乡镇机关事业工作人员打破原有身份限制,按照对口适用、人尽其才的原则,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到各个中心及驻村指导员岗位上,富余落聘人员参加离岗学习培训或予以分流。

聘任期间人员原有编制性质、人事关系保持不变,不影响其职称评聘、工资晋升等,对竞争上岗的人员严格实行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加强监督、考核。

三、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

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事关每个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稳定,因此,各级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工作。

(一)建立工作机构。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的协调及组织实施。一是成立由县委书记(或县长)任组长,副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任副组长,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泰顺县机关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实施;二是县主管部门以及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并指定分管领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林业局创建基层满意单位的活动方…
       环保局创建文明单位三年规划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节能节电的…
       清理整顿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乱…
       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处年思路
       ~创建文明单位打算
       供电公司年创建文明单位计划
       开发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规划
       二○○六年创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开展以企业文化打造文明煤矿单位…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地方领导在政法会上的发言范文
    晚会小品新编大话西游
    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国庆期间安全生产计划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会议讲话
    规范市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意…
    纪念建党82周年知识竞赛主持词
    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意见
    医院党总支意见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方案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当好乡镇换届三员工作意见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机关作风问题投诉处理实施意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乡镇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方案
    乡镇一季度工作汇报
    成立乡镇气象站实施工作意见
    单位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