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区矫正心理矫治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工作,促进非监禁刑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决定依托青岛市心理医院在中山路管区成立“真情帮扶助回归—心理矫治基地”,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以
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关心重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消除人身危险性,提高再社会化程度,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健康深入地发展,为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针对个体犯罪的特点和心理健康程度,采取集中辅导与个案矫治相结合方式,对社区服刑人员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心理矫治,消除和缓解矫正对象的对立情绪,提高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完成人格社会化,尽快融入社会、发展自我。
三、主要内容
(一)成立心理矫治基地。在青岛市心理医院挂牌成立“真情帮扶助回归—心理矫治基地”,选配心理专家组成督导组,负责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引导、疏导、治疗,帮助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消除其对社会的偏见和误解,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二)建立结对工作机制。青岛心理医院指派10名具有副主任医师资格以上职称的心理咨询师与10个街道结成对子,设立心理矫治室,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通过心理沟通、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矫治形式和措施,使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工作走上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轨道,形成长效机制。
(三)建立心理测试评估制度。基地心理医师要以调查问卷、电子系统测量、见面询问等形式,对街道新接收矫正对象的心理、思想意识和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试评估,对其整体情况作出诊断,开具“药方”,制定操作性强的心理矫治个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诊疗”。期间,要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心理状况实施分类矫治,对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对象,从心理辅导、成因分析、行为矫治、监督实施、跟踪服务等环节入手,积极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使其人格缺陷得到复健和预防。
(四)开设心理专家讲堂。心理矫治基地要结合实际,坚持面上指导与点上矫治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通过在街道开设心理专家讲堂和医院的社会公益性课堂,对基层矫正工作者进行专门业务培训和指导,培养他们独立做好心理矫治工作的实际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使社区教育改造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五)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基地要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对辖区内的矫正对象进行公布,以不见面的形式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缓解其心理压力,消除其心理障碍,为矫正对象重树自强、自立、自尊的健康人格架起一座“心灵之桥”。
四、保障措施
(一)认真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心理矫治基地是社会关心、重视矫正对象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南区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由松散到系统的重要转变。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心理矫治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有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