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进行日常管理。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对社区居委会负责,完成社区居委会赋予的各项工作,主动接受社区居委会的监督、指导。四是与社区其他组织的关系。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要依托驻社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目标,为驻社区单位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要积极支持、配合物业管理单位做好社区物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应加强与社区民间服务组织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长效管理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公共服务的有效落实。
5、划分工作网格,创新管理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固本强基”的原则,根据社区地域分布特点,将辖区划分若干管理片区,探索建立 “分块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基层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协调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一是分块管理。各社区按照其地理位置与户数构成特点,划分为若个管理区块,各设组长一名,由工作站人员担任,配备一名社区工作者协助开展工作;并设组员若干名,以社区党员、楼道长为骨干,聘请若干名在群众中威望较高、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情信息员和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担任“荣誉组员”。
二是以块为主。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与组员一起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调解、民政福利等工作,熟悉掌握所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家庭、流动人口等基本情况。民情信息员及时上门入户收集民情信息,并及时向社区传递,各个区块内的工作人员实行定期轮换,确保每位社区工作者全面掌握居民信息,真正使社区管理无盲点、无遗漏。
三是条块结合。每个区块的工作原则上由组长负责,区块内的日常工作事务由组长带同组员、民情信息员共同解决,如碰到组长不能解决的事情,转交给站长或街道相关部门,如有超出工作站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上报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居民。区块内如涉及到政府买单的社区公共性事务类,则采取条块结合,由条线专职社工负责落实处理。
6、整合各方资源,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分类服务。社区内的自助和互助服务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为便民、利民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并积极发展壮大社区服务义务工作队伍,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特定的服务与帮助。由政府主导的帮扶救助、劳动保障、为老助残、安全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由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负责。市场化服务则由居委会与工作站共同承担和提供。工作站与居民委员会共同做好引导企业面向社区,提供便民利民服务。调动驻社区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其为社区服务提供场地、人才和技术支持。
二是分级服务。根据居民各自的不同需求,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在提供服务中采用“分类管理、分级服务”的三级服务模式。一级服务:这类服务人群主要是针对对社区日常服务基本无需求的居民,通过民情信息员与志愿者,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日常沟通的服务。二级服务:这类需要服务的人群主要是社区内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未成年人、育龄妇女、矫正归正和邪教人员等对社区服务有特定需求的人员,这类服务具体由各区块内的工作人员落实安排,同时整合共建单位、辖区单位等各类资源,为其提供切实可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项服务。三级服务:需要这类服务的人员主要是指困难低保、高龄独居孤寡老人、重残人员等对社区服务有全面需求的人员。这类服务由各区块内组长带同各组员、民情信息员和志愿者实行“包干到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