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突出教学成绩,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2、优化师资资源配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长效性、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则,合理调配各年级段教师。积极探索实行中、小学教师跟级包班责任制,并将学生成长进步情况与教师的奖惩挂钩,促使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全面负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领导主要精力要用到教学上。强化校长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校长每月听课不少于10节;业务校长必须实行包靠责任制,每月听课不少于20节;学校中层要兼课,深入课堂听课每月不少于10节。业务校长、教导主任每周至少参加一次集体备课组活动。
4、切实加强教科研工作。学校各学科每周至少拿出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主备人必须提前写出集体备课教案,包学科领导必须参加所有讨论,集体研究后形成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案统一使用;建立教研员包校制度,将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划分为几个学片,由教研员承包学片,以学片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将教研员的包校成绩与教研员的年度考核挂钩;教研员要把帮助指导一线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目标,把教科研的成果体现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5、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认真研究学生成长规律,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坚持从细、从严抓好教学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环境。继续加大一年一度的教学常规检查力度,及时总结表彰,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向常规要效益,向常规要质量。
6、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落实市教科院制定的学科课堂教学规范要求,深化高效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要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建立错题本和典型题本,巩固课堂知识,突破重点难点;要定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举办优秀作业、课堂笔记、规范试卷展评等活动,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严把测评关,落实课堂教学“三清”,做好错题统计和成绩分析,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策略。继续加大优秀学生群体培养力度,在各级竞赛中争取优异成绩。
三、强化保障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
1、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负责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科研中心要充分发挥在教学业务管理、教师业务指导和推进教学改革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发现和培养优秀学校、优秀教师典型,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2、加大教学评估督导力度。督导室要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督导,重点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抓好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城乡教师深化教研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将共同体的成绩纳入综合督导评估。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校长论坛和教师沙龙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为校长和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个性化校长和优秀教师的成长。积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基本功、教学能手等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骨干教师培养,鼓励广大青年教师改革创新,对于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破格授予区级教学能手称号。
各单位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自主探索、大胆创新,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