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三、整合力量,全员德育,推进德育工作社会化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营造良好的环境,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社会化的机制。
1、深入实施德育导师制。落实全员育人机制,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大力倡导成功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以及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生理和心理上遇到的困惑。
2、继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巩固家庭教育指导三级网络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争创家庭教育辅导站示范站。进一步做好*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区分校的组织建设工作,建立分校和指导站督导评价体系,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合格站的创建工作。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站以及家长会、家访、家长参与德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尤其要重视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联系沟通,加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引导。
3、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按照就近就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力所能及、保障安全等原则,参加社区文明建设和公益劳动。继续认真落实“第二课堂活动”,使“第二课堂”场馆的校外教育功能得到更充分发挥。学校要主动和各场馆联系,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家乡教育,要把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努力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4、充分发挥社会有关部门及群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科技、环保、*、司法、共青团、妇联、工会、关工委等有关单位和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并积极探索合作机制,力求取得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