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分级培训,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德育队伍;丰富内容,创新载体,完善活动育人机制;整合力量,全员德育,推进德育工作社会化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进一步落实德育科研;继续抓好传统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学校、 绿色学校创的创建活动;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重视学校德育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德育导师制;继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有关部门及群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教育为主线,围绕我区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目标,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一、分级培训,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德育队伍
始终将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作为保障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核心工程。进一步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德育骨干分级培训体系,探索德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途径。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培养,把师德、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教育纳入新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体系,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水平。
2、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重视对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培养,通过现场观摩、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继续举办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班主任培训者培训班和新班主任上岗前的培训。学校要通过德育研讨会议、班主任工作例会等加强学习,探讨工作方法,研究工作策略,提高管理艺术。
3、进一步落实德育科研。树立以课题研究促进德育工作全面发展的理念,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资源,努力扩大交流,实现德育资源共享。扎实开展区域性德育地方课程《荣辱观教育读本》的推广活动,在课题研究出教材成果的基础上,做好教材推广促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教材,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完善网络建设。组织开展第八届区优秀德育专题论文评比。
二、丰富内容,创新载体,完善活动育人机制
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主要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夯实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通过专题课程、学科统整、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1、继续抓好传统教育活动。围绕贯彻《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帮助学生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人民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为目标,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体系,形成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结合开学典礼、升旗仪式、节假日、纪念日等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