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机制。①加强法制纪律教育。各校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通过组织学生到法制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请少年犯现身说法等途径,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法制纪律教育,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②建立信息互报制度。各中小学及时掌握本校学生的违法犯罪情况。要对违法、违规学生及时配上德育导师,做好不良行为、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工作。
3.各校要积极主动与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科技、环保、公安、司法、共青团、妇联、工会、关工委等有关单位和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的培养,并积极探索合作机制,力求取得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实效。加强国防、人防知识教育。
四、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各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在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注重特色,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二)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各校要研究制定本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把工作要求具体化。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以德育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为主体力量,整合家长和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改进和完善德育评估机制
全面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册》要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课程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和获奖情况等,评价应客观。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建立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和添补工作。本学期要完成对学生一学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
(四)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校教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学生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和德育导师的地位和待遇。中小学校应积极推荐优秀班主任(中队辅导员)、优秀德育导师加入党组织。要注重培养和造就德育专家,对热爱德育工作、有丰富德育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修养,并为本地区、本校的德育工作做出一定贡献的德育工作者搭建更多的成长平台,积极培养在市、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德育工作者成长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
(五)加强中小学德育研究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形势复杂,任务繁重。要加大对德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加强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全区中小学要结合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资源,努力扩大交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