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学校工作意见 >> 正文
学校第二学期德育实施意见

牌的形成。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结合市、区主题活动,开展学校德育特色展示活动,通过学校申报和组织观摩,有效增进各校德育工作的交流,并努力形成在市、区有一定影响的学校德育特色。

   7.创建网络德育平台,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围绕德育目标和内容,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资源、德育活动为一体的网络德育平台。通过网上教育活动,创新德育方式,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信息基本素养,使学生自觉强化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8.以争创文明学校为平台,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各校要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文明学校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德育基础工作和基础道德教育。要切实执行教育部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有重点、有计划地加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一日常规训练。积极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办公室、文明师生等评比活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重训练、重养成、重细节,反复抓、抓反复。

    (二)进一步深化德育导师制工作,认真落实全员育人要求

   各校要积极实施德育导师制,认真做好德育导师的选聘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导师,认真落实全员育人要求,把德育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学校要引导和鼓励全体教师积极争当德育导师,努力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师的教育意识、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升,切实体现教育教学全过程德育、教师全员德育的理念。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教材、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要在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中体现育人导向,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各中小学要积极创设条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积极开展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1.办好家长学校。各中小学要全面落实家长学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和师资。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对不同年级段学生家长开设学生成长需要的课程。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列入家长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校长信箱、家访、书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掌握科学教子方法。与社区、妇联合作,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根据外来务工创业人员的家庭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浅谈今年院校基本意见
       乡镇学校教育创新意见
       学校加强卫生整治意见
       学校工会文化建设意见
       学生会创新管理意见
       学校加强义务教育提升意见
       有关学校卫生意见
       学校体育卫生教育建设工作意见
       小学校园校风构建实施方法
       学校有关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工作…
     
    移动通信公司业务知识竞赛主持程…
    学生发展的家长会发言稿
    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建设意见书管…
    公司财务部经理就职小结
    党员先进性教育研究材料
    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剖析材料
    公司员工差旅费管理办法
    200年葡萄节演讲稿
    卫生系统中心学习组扩大会议讲话
    妇联文明服务报告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学校安全督查情况报告
    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工作意
    学校周边安全预防工作方案
    第二届海外联谊会议举行
    学校安全单位总结
    中小学校舍安全专题调度会召
    教育局发展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教育局加强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学校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