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途径;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坚持德育队伍主抓与教师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原则;构建七大平台,拓展德育途径;进一步深化德育导师制工作,认真落实全员育人要求;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和完善德育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德育研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20*学年第二学期我区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加强中小学德育衔接;加强学校特色德育活动建设,努力做到校校有特色,并通过特色展示,扩大学校特色的影响范围;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形成德育整体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相结合的原则,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二)坚持德育队伍主抓与教师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把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作为根本要求,始终保持学校德育的生机与活力。
(三)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原则,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德育途径
学校德育工作要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构建七大平台,拓展德育途径
1.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强化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全区中小学要紧紧抓住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契机,立足课堂教学,强化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意识,坚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要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结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挖掘地方人文、历史与社会等社区德育资源,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使改革后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