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巩固“两基”成果,推进全市“双高普九”工作,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决定从 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实施“义务教育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每年在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各县区配套相应的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中小学校内部设施配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使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基本达到国家新标准要求。
一、实施提升工程的目的
我市已于1999年完成了“两基”历史性任务, 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的检查验收,全市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以“双高普九”为目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为此,市政府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教育提升工程,通过完善更新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中小学内部设施设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阳光健体的设施水平,特别是重点加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学设施配备,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为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办学水平和质量,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
二、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提升工程”针对当前国家办学标准和我市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实际需要,从 年开始,用3年时间,连续组织实施“新课程新配置”、“书香校园建设”、“中小学生阳光健体设施保障”等三个子工程,对我市中小学校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和体育健身设施进行更新添置,着力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使之达到国家新标准要求。三个子工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一年一个重点,分年度实施,阶次推进,确保工程质量和实效。
三、提升工程的实施步骤和具体目标
1、基础教育“新课程新配置工程”(简称“双新工程”), 年组织实施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刻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不仅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双新工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充实完善学校内部设施配备特别是实验仪器配备,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通过“双新工程”的实施,使我市所有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达到国家新标准的“基本要求”,使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2、义务教育“书香校园建设工程”, 年组织实施
健康、文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施义务教育“书香校园建设工程”,通过为学校配备图书教学资料、教育报刊杂志、宣传挂图、多媒体资源,建设宣传橱窗、文化长廊、文化墙,组织开展“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读书和文化教育等活动,营造浓郁的教育气息和学习氛围,优化育人环境,用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陶冶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品质,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通过工程实施,使我市小学图书生均藏量达到15册以上,初中图书生均藏量达到20册以上,高中图书生均藏量达到30册以上,读书阅读和文化、宣传设施齐全,教育气氛浓厚,使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地方都能发挥育人功能。
3、中小学生“阳光健体设施保障工程”, 年组织实施
中小学生“阳光健体设施保障工程”坚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