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行各业都必须肩负起来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作用,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全盘谋划。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同目标和任务,特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乡镇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应该也必须大有作为。这就对乡镇企业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加快自身建设,提高素质,强化服务和协调功能,引导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和提高,是乡镇企业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回顾20多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一个重要现象: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典型无不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好。
发展乡镇企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主渠道。“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收入,而增加收入的关键又在于扩大就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独特的社会保障,这是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经验。
发展乡镇企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乡镇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承担了反哺农业的义务。通过从农业中分离富余劳动力,减轻了农业产业的就业压力;通过资金支持,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发展乡镇企业是推进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乡镇企业的发展,有效配置了农村各种资源,引导农村外部资源向农村倾斜,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激活了县域经济,改变了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单纯依靠农业支撑的格局。乡镇企业通过产业支撑促进了小城镇发展,与小城镇一起接受城市和大工业的辐射和带动,起到沟通城乡、衔接工农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新路子。
事实证明,乡镇企业与“三农”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作为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树立起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溶入这项工作中去。
二、及早谋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认真做好〈宁德市“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着眼于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并立足实际,提出本区域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本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在发展定位上,要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已任,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与“三农”关联度高,与农民就业度高的企业和产业。
在结构调整上,要按照加强带动第一产业,改造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