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体制性障碍。近年来。但由于历史原因。年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增幅分别为11.6%8.5%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还很明显。尽管国家、省市以及县级财政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对农村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倾斜。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比较大。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立足县情实际。全县农民增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城市支持农村、干部帮扶农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确定今后五年。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全面落实政策推动、结构调整、项目拉动、龙头牵动、劳务移动、城镇带动、服务促动、科技驱动、减负助动、干部帮扶“十项增收措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略高于翻一番的要求。净增2413元。超过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4140元)450元。以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90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政策推动增收。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1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基本农田率达到85%以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逐步发展规模经营。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把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并有盈余。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落实教育“两免一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奶牛及能繁母猪补贴等政策措施。全面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类本科生到乡镇中小学任教奖励等政策。年全县农民人均以政策性补贴为主的转移性收入达到220元以上。深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及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
3加快扶贫小康建设。力争每年争取国家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以上。扶持贫困人口1.2万人。每年民政救济资金投入不低于1100万元,坚持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相结合。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3个以上。年全县贫困面下降到8.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认真抓好救灾救济、五保供养、贫困救助等工作,妥善安置农村弱势群体生产生活。
二)结构调整增收。按照“塬面果烟、川区瓜菜、林缘草畜、全县劳务”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民增收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纵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结构向大规模、高效益、高层次迈进。
1粮油生产。依靠科技。提高总产。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坚持以质量、高效、安全为方向。主攻单产。年。总产量7万吨以上,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425元;油料面积稳定在7万亩,总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201元。
2林果生产。坚持新栽与管护并重。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梨、桃、杏、核桃等优质经济林果;深入实施苹果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提升南塬、川区、北塬果品基地效益,紧扣创建陇东果业强县的目标定位抓果业。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方向。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