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及选聘志愿服务西部(南)计划高校毕业生等基层服务工作。
(二)实施家庭服务业带动就业计划。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大力推进家庭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通过发展家庭服务业,带动服务行业发展,扩大就业。
(三)积极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年,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和相关厅局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开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协管、医疗卫生辅助服务、司法协理、民政助理、人力资源开发协管、社区居家服务、农技推广指导等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一)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企业吸纳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对纯农户和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专门台帐,采取一帮一、进家入户和服务、政策及岗位“三对接”的就业援助方式,开展精细化就业援助;对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对象、“4045人员”和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活动。
(二)认真做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结合不同群体特点,以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东西部就业岗位对接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新疆金秋采棉”和“海西州采摘枸杞”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
六、全面推行就业实名制登记系统建设和《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
加强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信息,掌握就业状况。利用网络系统将企业岗位需求与劳动者就业需求进行对接,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加快推进企业诚信制度的全覆盖,充分发挥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力争年底对全市80%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登记,并完成《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
七、加强沟通协调,统筹做好全年就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就业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推进全市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各类工作机制,把工作落到实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建立督查机制,对就业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要建立责任制,分解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局面。
(二)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加强各相关部门联系交流,做好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做好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共同推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要指导和督促下级部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要下大功夫重点推进民营企业、非公有制单位和国有企业、省内重点项目吸纳就业工作。
(三)了解工作动态,及时通报情况。及时对全市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调研,掌握全市就业工作进展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和定期通报。完善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实现求职信息、岗位信息和就业状态信息的有效对接。加大就业信息实名制登记制度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就业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各类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就业观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良好就业氛围。加强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