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讲政策、传技术,宣传部门要及时宣传报道有关政策措施和产业开发典型,全县上下努力营造抓调整、促增收、保发展的良好氛围。
2制定调整规划。指导结构调整。各乡镇、各行政村都要从实际出发。着眼现代农业,立足于市场农业。立足于“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层层制定各自的具体操作方案,方案要明确产业种类、区域布局、发展重点和扶持措施,主要产业种植面积、饲养数量等任务要落实到乡村农户、地块,并造册登记、建档立卡,做到既科学合理,又具有操作性,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健康有序推进。
3依靠科技创新。带动结构调整。坚持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益。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普及推广应用,每年下派科技特派员15名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户,辐射带动3万户,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15项以上,新品种20项以上,实现生产良种化、操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全面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2012年,全县80%农户都能掌握1-2门实用新技术,平均每村拥有农民技术员100名以上,全县种养业良种化率、农业科技入户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4改善基本条件。坚持过境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综合利用,争取实施四郎河万亩灌区挖潜改造、节水灌溉、山洪灾害防治、安全饮水等重点水利工程,2012年,建成人饮工程70处,解决5.8万人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0%以上,全县清洁用水人口达到农业人口的60%以上。积极争取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国债水土保持、重点小流域治理、丝绸之路综合生态系统建设等项目,补充耕地160公顷以上。坚持蓄引提并举。支撑结构调整。坚持高效开发与保护节约并重,积极实施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土地复垦整理、中低产田改造、耕地占补平衡、烤烟基地县基础设施建设及梯田建设等项目,每年新修梯田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6600亩。每年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流域治理15平方公里。2012年,全县流域治理程度提高到45.5%森林覆盖率达到38.6%
5强化组织领导。推促结构调整。县上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发改、财政、经贸及农口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农牧局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结构调整的规划、实施、协调和督查等日常工作。苹果产业由林业局牵头,草畜、瓜菜产业由农牧局牵头,烤烟产业由烟管局牵头,劳务产业由劳务办牵头,要采取“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办法”推进方式,加快产业开发进程。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乡镇长全权负责,确保领导、人员、责任、措施“四落实”坚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每个产业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县直牵头部门和乡镇,分产业、分阶段进行严格考核。实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乡镇政府包农户、包地块、负责落实种植面积、养殖数量和品种引进,技术部门包技术、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原则,将责任靠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包村、包户、包项目制度,建立奖优罚劣的利益机制,以结构调整的实效评价考核乡镇干部,行政干部要和提拔任用结合,技术人员要和称职评聘挂钩,做到责任到人到户到地块到槽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督促检查,从严考核奖惩,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