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环勃海湾、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劳务输出基地,开辟正南煤田劳务基地,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易地就业致富,支持民营劳务中介机构,促进劳务集团化输出,全面实现劳务输转技能化、组织化、长期化,力争输转人数每年转移10%劳务收入每年提高20%2012年,农村富裕劳动力输转率达到80%以上,输转人数达到6.15万人,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1354元。
6稳定发展粮油生产。依靠科技。提高总产,坚持以质量、高效、安全为方向。主攻单产。2012年,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总产量7万吨以上,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425元;油料面积稳定在7万亩,总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为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201元,实现县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7积极建办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个百分点以上。要围绕果品产业,抓建果品气调库及苹果脆片加工厂、果汁厂、果醋厂、果酒厂、果圈厂、果品套袋厂、包装箱厂,围绕蔬菜产业,建办蔬菜保鲜加工等龙头企业,确保全县每年新办百万元以上龙头企业5户以上。对奥神洲贸易有限公司、大地果业公司、聚源果业公司、德龙果业公司、天宏果业公司、大葱保鲜生产线、绿源果品公司、康源肉食品加工厂、高星农产品加工厂等一批农产品加工运销类龙头企业,要不断扶优扶强,为企业建好第一原料车间,供应优质充足的原料,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8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规范提升特色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政府引导、示范引路、农民参与。大力发展“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农村营销大户和经纪人成立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开展农产品收购运销。十一五”期间,以乡镇为单位,以经营大户为依托,围绕大宗农产品开发,每年组建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以上,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益联结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012年各行各业都有专业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50%农民成为合作组织会员,基本建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为眼神、覆盖全县农业生产服务网络体系。
9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水平,完成“陇蜜”苹果省级著名商标申报和“慧尔灵”紫苏油有机食品认证,力争年主要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特色农产品达到优质标准、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建成一批绿色农产品超市。对已取得国家绿色认证的宫河”牌大葱、陇密”牌苹果、惠尔灵”牌紫苏油、个丁个”牌小米,改进包装、精深加工、设立窗口、打进超市等方式扩大销售,提升效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诚信合作的产销关系,实现企业和农户共嬴。建立健全突发性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推行农产品产品认证和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无公害种养基地。
四、主要措施
1抓好宣传引导。推动结构调整。各乡镇和农口部门要把宣传引导贯穿农业结构调整始终。采取制作广播电视专题、算帐对比、印发资料、政策激励等多种方法,结合农民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结构调整中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各乡镇要层层召开会议逐村逐户宣传动员,涉农部门要组织专业宣传队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