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近年来。充分发挥地域、生态、资源、交通等优势。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是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明显。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39万吨,坚持把节能降耗纳入各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依法关停了县水泥厂、穆家庄铜矿、冯家沟铁矿等6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重点污染源达标率达10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十五”末分别削减73.2%和14.7%万元gdp能耗由“十五”末1.21吨(标准煤)下降到0.95吨。
二是资源综合利用起步良好。黑色采选及深加工、有色及贵金属深加工、非金属加工、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等4大矿业链初具雏形。增设磁选设备,坚持把矿产冶金综合开发利用作为突破口来抓。全县所有选矿企业尾矿废水全部采用“双管双泵”方式输送。将尾矿中含有的铁、铜等有价物质回收利用,宝丰、金鑫等公司利用尾矿渣生产外墙保温材料、免烧砖,国宝公司回转窑余热循环利用等,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污染排放。
三是新兴能源开发力度加大。全县农村已建成户用沼气池10000余口。并且每年新增1000口以上。同时,坚持把新兴能源开发作为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占农户总数的22%以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的广泛使用,节能灯具的推广,加快了县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步伐。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力。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经济林基地建设、重点区域绿化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战略取向优先统筹。植被覆盖率达83%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区和重点镇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达349天,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等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五是生态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销售前景好的绿色农产品。建成汇生源、杏坪等6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区。3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10户企业被认定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35万亩、畜牧养殖基地18个。3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连续5年在农高会上获奖。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急功近利。部分企业和干部群众对循环经济了解不多。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能耗大行业比重高,经济粗放型发展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矿产业比重过大。产业链条较短,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总体相对落后。生态农业发展意识不强、普及面不广,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三是废弃物处理任务繁重。工业固体废物量呈逐年增多趋势。采“富”弃“贫”挑“肥”捡“瘦”等现象一定范围存在矿山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矿产资源开发不合理。
四是科技研发能力不足。科研资金短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差。科技人才资源匮乏。企业科技基础薄弱。
五是政策扶持亟需加强。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试点项目和示范企业外,虽然依托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平台。但尚未在政策导向、价格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合力。多数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仍处于自发和盲目状态。
三、对策和建议
当前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