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农村水污染比较严重,部分河流水质恶化;小城镇等城市化进程加快,但集镇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集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乡镇企业环保水平相对较低,污染物排放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农业面源污染呈加重之势;畜禽养殖业发展不规范,畜禽养殖污染日渐严重。这些农村环境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实施“生态”战略,以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施农村治污保洁、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坚持以人为本,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生态良性循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
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得到一定控制,畜禽粪便、农作物秸杆的资源化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控制,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划定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防止污染事故发生;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畜禽养殖业监管,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开展地下水水功能区划,加强地下水污染调查,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确保地下水环境质量。
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新村庄建设规划特别是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必须有环境保护的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设施。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处置”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三)严格控制农村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对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予以处罚。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