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证书工作,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绝大部分毕业生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三)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积极实施“订单培养”建立校企互利互惠的协作关系。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通过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工学交替等实现学生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四)进一步推进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瞄准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就业市场,找准结合点,加强合作,努力扩大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规模。采取分阶段、跨地区的办学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及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方便学生上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五、努力完成四个计划,增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
一)完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紧密结合重点职校骨干专业建设,用五年时间,数控、汽修、计算机应用、建筑、电工电子、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护理、生物技术应用、特色产业开发等专业领域建筑10个实训基地。同时要通过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先进职校的实训资源。
二)完成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五年内,每个县(区)重点办好一所县(区)职教中心或重点职业学校,使其成为当地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完成职业教育示范性学校建设计划。五年内,完成市直职教资源的整合,按照国家级重点职校的标准建成市职教中心。此基础上,积极创建职业技术学院。成县职业中专、市农校要巩固国家级重点职校等级,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市卫校、徽县职业中专要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西和县职教中心和礼县职教中心要建成省级重点职校,其余各县职教中心要达到市级重点职校办学水平。
四)完成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快职校紧缺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补充步伐,凡是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或具备高级工以上技术等级且确有一技之长的人员,经过学校考察、考核后,可以不受教师招考条件的限制,由市县(区)教育和人事部门直接调配到职校任教。积极开展以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全市要在五年内培养20名市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0名市级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到50%以上。制定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六、坚持体制创新,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一)深化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兴办民办职业教育。积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办学的路子,做大做强一批公办职业学校,成分发挥公办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公办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
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实中央和省上出台的扶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在市兴办职业教育,切实保护民办职业学校举办者、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市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从取得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择优录用。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市级重点以上职业学校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并开展工作,大幅度提高职校毕业生获取双证的比例。市县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及时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