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对于引进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优秀人才,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由用人单位按财政供给渠道,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或安排住房,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经费,除档案工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外,其工资待遇完全放开,可以实行效益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制等分配方式。对于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可采取先落户、后择业的办法,并在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支持、鼓励所引进的人才干事创业,出成果见成效。
1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人与引财相结合。招商引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从我县的实际出发,围绕“畜牧富民,水电富县”战略目标及五大重点产业的发展,大力实施以商招商策略,以资源换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来带动人才、技术的引进,把我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完善激励机制,改善人才待遇
17、建立留住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大小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进一步搞活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扩大单位分配自主权,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岗位津贴,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工资报酬与贡献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年薪制,试行股权制和期权制。逐步实行福利货币化,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
18、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县委、政府每五年组织一次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我县各条战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的政策。鼓励人才通过借用、聘用、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学术交流、专利转让、科技咨询等形式进行有偿服务,保护人才合法收入。
19、积极探索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大力鼓励党政人才以带薪离岗、辞职等方式从事非公经济,鼓励专业人才向一线和艰苦地区流动,鼓励人才到生产一线、基层、艰苦边远地区择业、自主创业和到企业锻炼,引导人才在县内合理流动。在我县文化、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人才密集型的重点单位,建立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有关管理规定,合理流动和稳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六、加强领导,强化服务
20、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级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对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研究和检查。党政“一把手”对于做好人才工作负有重要责任,要把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做好人才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局面,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21、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人才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做好此项工作。既要注意营造好的政策环境、工作创业环境,又要精心营造人才生活环境和学术研究环境,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要紧紧围绕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和待遇留人的要求,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22、拓展服务领域,健全社会保障。要以扩大人事代理为主要内容,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和人才自主择业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人才供求信息库,建立引进人才和人才流动管理制度。切实落实人才的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