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作为衡量经营管理人才的主要标准,研究制定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方法。
10、坚持科学标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水平,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实施人才集聚工程,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
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选人用人机制。必须坚持党政机关补充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法》,积极推行县乡国家机关中层职务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工作,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增强党政干部队伍活力。在县级部门工作人员的调配上,要公开条件,公开考试、考核选用。要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建立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任的竞争机制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退”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今后事业单位进人要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按照“有编制、有岗位、有计划”的原则,统一组织,采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公平竞争,择优聘用。
11、依托人才市场、改进人才配置方式。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人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来实现。要改造、扩建我县现有的人才劳动力市场,建成一个功能完善、设备齐全、服务优良、与省、州人才市场信息联网的现代化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县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12、深化职称改革。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打破专业技术职务待遇终身制,实行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分开,规范聘约管理,允许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推行职称科学分类、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
13、建立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打破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人才壁垒和地域界限、人才身份限制,扩大和落实用人单位的自主权。鼓励各用人主体进行人才资源的投资、开发和经营,落实人才发挥作用应具备的工作条件、设备、经费和生活环境。完善考核,对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在评先推优、职称晋升、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并按奖励办法给予表彰奖励。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从而发挥人才的创造力和最佳使用效益。
四、营造环境,拓宽渠道,大力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14、开放人才市场,拓宽引才渠道。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社会化理念,采取个人自荐与公开招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推荐与社会各方面举荐、网上招聘与举办人才交流会、供需见面会等灵活有效的方式,放开视野,拓宽引才渠道。在人才引进中,可根据本人意愿,实行直接调入的“刚性引进”与“关系不变、户口不转、来去自由、流动服务、按绩付酬”的“柔性引进”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15、加强政策研究,营造吸引人才的社会环境。为推动我县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进一步营造人才聚集的创业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