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全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能抗御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建成较为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援保证体系。
三、加快推进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
三)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全现有地震监测台网基础上。优化台站布局,加大台站密度。力争3年内解决我内地5县无监测台站的问题,逐步实施内地县市监测台站仪器更新和观测环境改造,争取使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站覆盖全所有县市。依法维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防止因城乡各类工程建设和其它人为因素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继续加强地震观测环境改造和整治工作。加强地震监测仪器的运维管理,不时提高地震观测质量。
四)提升地震预测研究和震情跟踪工作水平。县市地震部门要强化地震预测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应用。空虚完善滇南破坏性地震预报技术指标体系以指导全地震预测工作。健全完善震情跟踪工作制度和震情会商机制,扎实做好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震情跟踪、异常落实和分析研判工作,及时提出地震预测意见,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地震预测研究工作,地震部门从事地震预测所需要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各有关部门要无偿提供。
五)加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依照分类指导原则。落实地震群测群防经费,建立群测群防人员工作补助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演讲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
六)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全各级发改、地震、住建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工程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各类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依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需严格依法开展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并依照评价结果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七)提升城乡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能力。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开展城乡建设工程。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撤除、改造和加固措施,使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继续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中小学校舍平安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2015年,全要完成12万户农村民居的加固改造和撤除重建任务;完成存在重大平安隐患的121.54万平方米校舍的撤除重建及存在一般隐患的145.47万平方米校舍的加固改造任务;完成1件中型水库、11件小(一)型水库、290件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配合省级有关部门抓好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推广工作,2020年底以前,全地震重点危险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人员密集场所,救灾物资贮藏库等重要工程建筑物,党政机关等重要目标单位,通信、电力和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全面推广减隔震技术。
八)提高抗震救灾保通能力。全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在全面掌握本系统大型机械设备数量和分布情况的基础上。不时增加保通和特种抢险设备的储藏,进一步完善运力征集和调用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应急保通队伍,做到人员到位、责任明确、任务落实,确保应急抢险队伍和救援设备在最短时间到达灾区开展抢险救援。电力、通信、无线电管理部门要全面落实保通工作预案,做好电力救援物资的补充和储备,全面完善卫星电话、移动电话、有线通信、无线电短波相互配合补充的通信保证手段,创新保通技术,确保震后电力和通信畅通。
九)加强救灾物资贮藏体系建设。全民政部门要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完善救灾物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