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着力探寻数据背后的本质,对于农村统计数据的异常变化,要追根溯源,认真分析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对主要农产品,重点分析气候因素、政策因素、价格因素的影响;对农民收入,重点分析政策、农产品产销情况、生产资料价格、非农收入等因素;对于重大的“三农”问题,要调动各方力量,组织课题小组,进行系统研究。要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的政策建议。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
大力加强预警监测。继续落实好重点农产品价格监测制度,重点监测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及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粮食、棉花、油料、猪牛羊肉和水果等重点农产品价格,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重点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特点和趋势。继续做好农民工监测工作,重点监测农民工外出从业、农民工自营和非农务工情况、举家外出农民工数量变化情况以及农民工返乡及流动情况,准确、全面、及时地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农民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生活、社会保障及创业等情况,客观反映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对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提高畜禽监测质量,认真监测畜禽生产与供应的变化,提早预测畜禽市场变化趋势;认真监测畜禽养殖收益的变化,为监测价格走势提前预警。认真做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监测和农村贫困监测工作。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情况,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农村监测预警体系,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对“三农”形势的预测预判能力。
积极提供“三农”信息。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各地农村受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地理区位、农业产业结构差异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改革发展很不平衡,情况千差万别,准确及时地提供“三农”信息十分重要。要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常规农村统计调查,切实做好农村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发布工作。认真做好各地在贯彻落实“三农”政策过程中的举措、成效和问题的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反映“三农”工作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上报各地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好做法。充分发挥农村统计调查网络覆盖全面、信息丰富的特点,多提供鲜活的“三农”信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和国家统计数据库等多种渠道,积极向广大社会公众提供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统计数据,以满足社会各界和各类经济体的需要。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统计数据,按分工属于国家调查队调查的,以国家调查队的数据为准。各地不得发布与国家调查队不一致的统计数据。各地一定要从坚持依法统计,维护国家统计的权威,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的高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这些规定。
五、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
农村统计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工作条件又比较艰苦。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统计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
加强对农村统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农村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结合农村统计工作中的重点和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提高农村统计能力、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和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通过集中培训、网络授课、自学等多种途径,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加强对统计工作规律、统计专业知识、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技能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和研究,努力造就一支精通统计科学、通晓现代信息技术、熟悉农村经济政策、掌握现场调查技能的农村统计队伍。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多年来,广大农村统计工作者以对统计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繁重的工作任务,积极实践,努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