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一主线,继续加大劳务移民,减轻生态压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推动劳务输转,做大、做强、做好劳务产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努力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县劳务输转要坚持培训与输转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输出相结合的原则,以“高质量技能培训、多渠道输转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三送一落实”活动,即“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落实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以培训促输转,以输转带培训,不断完善培训项目,积极拓展输转渠道,努力扩大输转规模,持续增加劳务收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人,劳务输转5.5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2.75万人,境外就业40人,劳务收入达到4.5亿元巩固原有基地的基础上,年内每个乡镇再争取创建1个稳定的劳务基地。
三、工作重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务工氛围
一是积极组织县乡劳务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生态县情教育,宣传典型,鼓励外出务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信息及转移服务;二是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做好法律咨询、就业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和用工信息宣传服务工作;三是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发布用工信息,继续在就业网”新农村资讯”开设“劳务”专栏,加大务工典型、创业带头人、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勇敢的走出家门,务工致富。
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落实城乡统筹就业政策
加强就业服务,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劳动、工商部门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督促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严厉打击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非法招用工单位和个人。公安部门要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户籍证明,办理护照手续,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国税、地税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城乡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或向二、三产业转移、自主创业的相关税收减免政策;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劳动技能培训机构为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的免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县劳务工作机构要统一负责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加强信息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督促并做好信息搜集、甄别、发布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准确、可靠、快捷、优质的信息服务,坚决杜绝虚假信息,欺骗和坑害农民工的现象发生。
三)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转移输出质量
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创业能力,根据市场供需,结合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认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有效利用县内已整合的培训资源,依托外地职业院校扩大“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四个结合”即: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政策法规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与定向培训相结合,派出生员与引入师资培训相结合。劳务部门要加大对技能培训质量监管,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使所学技能拿得出,用得上。
四)发挥劳务基地作用,提高有组织输转比重
劳务输转在继续发挥“血缘”地缘”人缘”关系,做好劳务输转的同时,扩大组织输转规模,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劳务基地建设。一是巩固劳务基地基础上,组织人力拓展地就业市场和高端就业市场开发力度,力争今年再建20个以上有规模、有影响的劳务基地。加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