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工作安排意见 >> 正文
乡度森林防火安排意见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森林防火不仅是一项社会工作,也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政治工作,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全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我乡建设“生态矿业之乡、生态旅游之乡、生态宜居之乡”的需要。因此,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从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各村各单位要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五条标准”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一把手对森林防火工作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检查落实,并针对森林防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亲自督办,认真加以解决。各村各单位要成立强有力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强化专职负责。要建立严格的森林防火考核机制,要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和考核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真正把干部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把森林防火工作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工作早部署、物资早准备、人员早到位、措施早落实,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防火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提高整体防控能力

  森林防火工作要实现2008年度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防控森林火灾的水平和能力。

  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森林防火工作涉及全社会,关系千家万户,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前提,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做好森林防火的宣传工作,要大造宣传声势,做到林边、路口有警示,家家户户有告知,使广大群众真正树立起爱林、护林的防火意识,使“人人防火,树树平安;时时防火,国泰民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要加强防火隔离带建设。做好防火隔离带和林间可燃物清理工作是阻隔山火扩展蔓延最有效的措施。各村各单位要按照乡防火办下达的任务,抓住有利时机,尽早完成割除防火隔离带和林间可燃物清理工作,必须按质按量完成我乡3.5万延长米和1.3万亩的总任务。割除防火隔离带的范围和标准是:易发生山火的村庄周围、林地周边;林区内住户周边;林区坟头周围;林区路边,风景区、旅游区。防火隔离带的宽度要达到30-50米以上。上述工作必须在11月底前完成。

[1] [2] 下一页

  三要做好火险预报和林火防范工作。乡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将通过电话、电台及时向各村各单位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各村各单位要根据不同火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特别是四级以上高火险天气,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带队深入林区进行检查,严格控制火源,并做好应急准备,进入戒备状态;专业和半专业消防队要整装待命,随时做好扑救山火的准备。

  四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要认真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的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要充分考虑到现场指挥、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清理余火、看守火场、原因调查、损失核查、善后处理等每一个环节,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人员的培训,熟练掌握预案内容,适时组织对预案进行演练,一旦发生火情,确保组织指挥有序,扑救及时有效,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森林防火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县市场整顿安排意见
       半年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安排意见
       煤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排意见
       党委党务安排意见
       爱卫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安排意见
       作风纪律整顿安排意见
       总结及安排意见报告
       安排意见
       平顶山高新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党风廉政建设安排意见
     
    公司党委书记会讲话
    商标异议答辩书
    重阳节短信
    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构建社会主义…
    建设局环卫一体化整治方案
    出版社科长就职演讲
    总经理新春致辞
    开展创建关心下一代先进村和先进…
    幼儿园后勤计划
    医师个人介绍
    森林资源管理办法
    森林防火工作指导意见
    林业局加强森林城市创建方案
    园林局创建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消防局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森林民警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县级森林公安分局局长推荐为
    县级森林公安分局刑侦股推荐
    县级森林公安分局民警推荐为
    县级森林公安分局民警推荐为
    工作安排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