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工作安排意见 >> 正文
乡镇推进安全宣教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围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和去年全县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正面宣传,以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职工安全技能为重点,提升培训质量,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为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良好舆论氛围。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动各乡镇(街道)、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上级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引导各乡镇(街道)、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广大职工安全技能,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重点行业领域农民工得到全面教育和培训,建立和完善与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

三、工作重点和活动内容https://www.21mishu.c

(一)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小康社会首先要关注安全。安全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要紧密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实际,不断完善丰富,用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安全发展的共识,在全社会营造安全发展、关注安全的氛围。

(二)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及所取得的成绩。宣传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党委、政府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决策,积极、全面、准确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宣传安监队伍的新风貌、工作的新举措;宣传做好安全生产的有利条件,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安全生产形势的宣传,坚持“两点论”,既充分肯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又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难问题,振奋精神,言危思进,警钟长鸣。

(三)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继续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大力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引导公众了解党和政府在安全生产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法律规定,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法制意识。

(四)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年”活动。宣传“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深入挖掘、宣传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在“安全生产年”中创造的经验和先进典型,坚持典型引路,推动工作内容和方法手段创新。

(五)大力宣传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对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宣传,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通过宣传,引导企业树立安全诚信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念,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依法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继续推动有关部门强化安全监管,加强行业管理,落实工作措施。

(六)大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多种途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计生信息化管理完善意见
       集体林权体制改革意见
       20年计生委加强优生服务发展意见
       教师节周年安排意见
       20年党员干部开展作风建设意见
       商贸旅游业服务质量管理意见
       20年机关党委自身建设实施意见
       20年市政局深化基层下访安排意见
       民政局安排民主评议发展意见
       20年司法局开展作风建设整治意见
     
    统计法制和教育工作要点
    公路局廉政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计划
    爱国卫生总结
    新郎婚礼致辞
    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的法律属性及适…
    让党员先进性标准永行动中闪光
    环保局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公路局安全生产半年总结
    书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推进菜篮子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意见
    当好乡镇换届三员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推进扶贫开发实施工作意见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工作安排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