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建立土地回收制度,回收已分未用的土地指标统一安排使用,防范和制止“炒地”圈地”行为。
(七)培育领军人才。实施“百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训计划” 年。围绕旅游休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玻璃建材等主导产业及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数据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面向海内外引进培育100名领军人才,带动全市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孵化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本市现有规模企业中,遴选一批有创业业绩、创新成果、创造价值的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培育和造就,促其成为领军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企业经营者、企业管理干部、科技和营销人才队伍给予重奖,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领军带动作用。
(八)狠抓节能减排工作。突出发展洁净产业。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示范企业、园区为切入点,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社会各个领域及层面。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监察、督导和考核,对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能耗企业进行重点监控。组织实施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立能源使用机制,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建立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淘汰小水泥的基础上,加大对小钢铁、小造纸等高能耗行业的整治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市场服务机制,加大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
(九)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发挥规划引导作用。适时编制全市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统筹引导全市重点产业优先发展,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省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研究制定我市在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区建设等方面鼓励先进和淘汰落后的政策措施。加大市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设立重点产业发展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方式,集中力量支持产业聚集区(园区)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规范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完善项目投资绿色通道制度,切实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