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工作安排意见 >> 正文
市财税安排工作意见

项目资金安全。

2、建立健全融资债务偿还机制。按照“谁用款、谁还款”的原则,实行偿还资金筹措领导责任制。原则上市政府分管领导为资金筹措负责人,项目承贷单位或公司为还款直接责任人。今年市财政除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融资还贷外。相关项目单位要积极采取措施,筹措贷款偿还资金。融资平台要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切实履行还款职责。市政府将加强协调调度,综合采取土地整治开发变现,国有土地挂牌出让,闲置公产公物出租、拍卖,企业改制后房屋及土地处理等多种方式筹措还贷资金,确保按时还贷。

七、积极稳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依法依规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缴、稽查和管理力度,强化政府性基金和各类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工作。在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管采分离”制度,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规范镇、乡、办事处财政收支行为;启动“村财乡代管”改革;开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推进我市农村公益事业大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搞好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并建立制止发生新债的稳定机制。

八、积极发挥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推进公共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的作用按照“抓项目、支三农、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三农、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合理增长,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保障作用。

1、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扎实做好项目筛选和申报的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落户我市。

2、支持“三农”建设。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合理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推动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引导和促进各项资金统筹使用。运用财税政策措施,引导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支农投入格局。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支持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工作。

3、支持民生事业。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稳步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民生财政”。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时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机制,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和城市廉租住房建设政策,逐步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整合财政资源,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建设,重点加大科技、公益文化、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没有了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和改进社区党建意见
       市级机关党建调研意见2
       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发展意见
       构建乡镇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实施…
       农村基层党建培养意见
       创新社区党建格局意见
       农村党建意见
       加大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力度意见
       推进农村党建意见
       农村党建网底工程意见
     
    速记秘书必备职业技能
    中学教师自主发展计划
    老师春节团拜会讲话
    浅谈预算外资金管理
    酒店突发性火灾应急救援工作方案
    环保局发展环境整治报告
    财政局加强档案规范管理计划
    大学军训感想
    集团公司青年突击队竞赛活动启动…
    教师代表教师节发言稿
    全县财税运行调研报告
    全市财政工作大会讲话
    税务局加强财税稽查交流材料
    市财政局共青团信息先进个人
    基层财税干部心得体会
    市财政局社区共建总结
    市财政地税局总结
    财税秩序综合治理活动方案
    市财政部门应急值班制度
    市财政局党风廉政制度
    工作安排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