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党的十七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百企联百村”和“企地共建”活动中,村党支部要发挥党建工作机制相对健全的优势,对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扶活动:
一是帮助企业党组织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各项党建制度,规范党组织活动,确保企业党支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二是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帮助有流动党员,但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以靠建、
联建的形式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建设的全覆盖;
三是在党员数量较少、党的基础力量相对薄弱的联建企业中吸引企业骨干和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引导和教育企业党员在生产发展中带头攻艰克难,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赢得企业主对党的工作的支持,增强企业党建活力。
企业党组织要发挥资金、技术和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对村开展帮扶活动:
一是帮助联建村选准发展思路,力求把农牧业发展融入工业产业链。要围绕企业的产业需求和农牧区的特色产业,选准结合点,共谋发展思路,实行园区联办、专业合作组织联办,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互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农牧区发展进入“快车道”;
二是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力求把农牧民培养成为产业工人。要以提高农牧区党员生产技术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为联建村提供一些技术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农牧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优先录用联建村村民进入企业务工,在方便企业管理的同时,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使农牧民不出远门就能增收,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
三是积极参与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共同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农村新牧区。要立足产业依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协调,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由企业投资投物,农牧民投工投劳,启动一些农村电网、现代通讯、道路硬化、垃圾处理、人畜饮水、贫困生救助等民心工程,着力解决制约农牧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为企业塑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品牌形象,为企业未来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企业和村社党组织要共同举办联谊、互访互学等活动,使村民直接地接受到企业的先进文化和发展理念,公司业主和员工也能更具体地了解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现状,增进企业员工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不断缩小城乡党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上的差别,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地域相临的结对联建企村要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采取支部会或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解决企业和村民在用水、土地等方面的矛盾,推行企业党员和村社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共同组织党员开展公益劳动和文娱活动,改善村企生产生活环境,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积极为企村双方开展共建活动穿针引线、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确保共建活动和村企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努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
四、切实加强对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领导
各党支部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顺应城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