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各乡镇有培养前途的后备干部要优先选派。
三、工作与纪律要求
1、实行帮扶责任制。选派干部驻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下派干部要树立长期驻村的思想,每月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驻村,不改变面貌不撤离,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从8月19日开始要迅速到岗到位。
2、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驻村干部要把所驻村的实情摸透,底数搞清,实事求是地解决领导班子和村里存在的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政策、信息、科技、法律、资金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那些久拖不决的问题,要用民主的、教育的、法律的办法,理顺群众情绪,激发群众热情,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3、要因村制宜,分类施治。对有一定群众基础,班子相对稳定,但工作求稳怕乱的软班子,要“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对班子内部不团结,思想不统一,形不成合力的散班子,要抓住主要矛盾,加强培训教育,引导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围绕共同目标,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把村里的事情和村民的事情办好;对社会治安不好,邪恶势力把持村务的乱班子,要下大力气加强教育和依法管理;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造成群众上访的村班子,要组织审计、财会、农经等部门进行“清帐理帐”,健全制度,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
4、要树立良好的形象。驻村干部要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排忧解难。做到工作务实、作风扎实;要大力倡导和树立五种作风:团结协作的作风、一切为了群众的作风、求真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要从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队的组织管理由县委组织部负总责,具体负责综合协调、督导检查、选树典型、推广经验、培训学习等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党委要由主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主抓,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运行中的问题,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督导检查。县委组织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主管领导汇报会,每月召开一次乡镇党委组织委员例会,每双月召开一次驻村干部工作汇报会,分析整顿工作的形势,掌握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组织专门力量定期不定期深入派驻村,加大督查力度,通过巡回督查、重点督查、利用新闻媒体实施有效督查等手段,对软弱村的支部班子建设情况、热难点问题解决情况、整顿转化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每个工作队要建立工作台帐,队员要建立工作日志,全面记录工作队和队员个人每天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记录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县委组织部将把工作台帐和工作日志的记录情况作为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通过督查,对软弱支部不能如期转化的,工作台帐和工作日志弄虚作假的,假报、虚报工作成绩的或整顿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要视责任大小对相关责任人作出警示谈话、书面检查、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