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政府工作意见 >> 正文
市政府规范城中村改造意见

村改造必须符合绝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同意进行城中村改造并签订改造意向的村民户数须达到被拆迁村民总户数的95%以上。
(三)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相关专业规划要求。
(四)城中村改造项目必须符合全市房屋拆迁年度计划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五)城中村改造项目应实现自身盈亏平衡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五、审批程序
(一)规划
有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对辖区内城中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根据规划部门确定的规划范围和规划条件编制辖区内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公示,并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计划
有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根据辖区内改造区域的村庄状况、基础设施配套情况、拆迁面积、建设规模、投资额度等统一编制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年度改造计划,上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按程序列入房屋拆迁年度计划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三)预审
对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项目实行预审制。凡具有进行城中村改造意向的村庄,须先经村“两委”研究,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并经被拆迁村民总户数95%以上同意后,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村庄组织起草城中村改造计划、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向全体村民公示,在广泛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意见,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预审后,方可正式提报申请。
(四)申请
城中村改造项目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预审通过后,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村庄制定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将改造申请及实施方案上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名称、项目四至位置、占地面积、拆迁面积、拆迁户数、村庄土地调查表、年度用地计划、现状地形图、拟报规划方案及投资分析、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等。
2.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及拆迁安置成本测算分析报告(包括:总拆迁户数及面积、拆迁计划、拆迁年限、拆迁安置办法、拆迁补偿标准、土地权属、资金来源、资金量化分析等)。
3.土地调查数据及用地计划。
4.修建性详细规划。
5.经济效益测算和分析。
6.改造建设计划及存在问题的解决预案。
7.改造区域内村民的社会保障方案(包括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社会保障补贴办法、社会保险单位编号、社会保险登记证、劳动力安置情况等)。
8.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9.村庄所得净收益分配方案、安置区域内集体资产使用方案。
(五)审查
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上报的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进行统一审查会签。
1.市城乡建设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审查。
2.市国土资源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根据规划部门的规划意见进行地价评估,并根据评估地价拟定项目标的额和收缴方式、报批供地方案。
3.市住宅发展保障办公室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拆迁安置成本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和分析、项目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市政府农村建筑市场管理意见
       市政府建立土地执法监察长效机制…
       县政府依法行政安排意见
       县政府鼓励农村居民建房实施意见
       县委县政府依法治县意见
       县政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市政府加快养殖业发展意见
       市政府粮食生产意见
       市政府和改进融资意见
       市政府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党委干部建设教育发展讲话
    市区建材公司纳税抽查调研报告
    广电局总结
    理想信念教育讲课提纲
    十佳青年表彰会主持词
    民政局发展应急管理实施计划
    机关效能建设演讲材料之七
    200教育局安排部署讲话
    市民政局主要任务
    医院奠基仪式上的讲话
    加强市政服务中心建设意见
    市政务工作要点
    试论政府秘书整体性人才资源
    把依法行政观念贯穿于整个政
    镇政府创业服务年活动方案
    县政府开展创业服务年实施方
    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市政府争先创优总结
    政府领导为民办实事的个人材
    政府教育发展情况的自查汇报
    政府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