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基地建设,带动面上农产品生产逐步实现规范化,推动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规范化基地建设中,要大力实施农业“种子工程”,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应用先进实用的农产品栽培、养殖技术,加强关键性技术和薄弱环节的科研攻关。要加快特色农产品及其基地标准化建设,质监、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在2009年内完成七大特色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市政府对获得认证的农产品标准制定单位进行奖励。进一步搞好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和“原产地域保护”申报认证,市政府对获得认证的企业和单位给予奖励和补助。积极创建具有达州特色的地方农业品牌,并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市上对每种农产品重点向外推出2-3个品牌,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省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给予奖励。要积极引导,加强组织和协调,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规范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和政策优惠。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适度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经营。
(二)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七大产业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以七大产业为基础的加工企业集群。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信贷扶持龙头企业力度;要积极支持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资本经营、品牌运营等扩大规模;通过技术研发应用、人才培养引进等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扩大订单规模、设立产业化风险基金等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基地和农户的能力;通过新建项目、挖潜改造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
(三)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农业特色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树立
“不求我所有,但求我所用”的理念,敢于拿出我市优势产业如苎麻、畜禽、油橄榄、中药材等项目去招商,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特色产业的发展后劲。特别要注重承接成渝、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转移落户我市,借助其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加快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四)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配套工程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治体系,提高对危险性病虫害,特别是对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实施“放心菜”、“放心肉”、“放心奶”工程建设,以达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及各县(市、区)分中心为依托,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农产品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等进行综合性监督监测,逐步实现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注重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新建或改建一批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完善市场交易、检验检测和交易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积极扶持农产品和农资品实行连锁、超市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农民运销大户在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抓好科技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专合组织和民间组织到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完善以&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