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院的决定可以设定行政审批,规章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可以设定行政审批。
(2)我国参加或认可的国际公约、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只有通过立法程序转化为国内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才能在国内适用,因而未经转化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依据,相应的行政审批项目应当予以取消。
(3)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是公开并经法定程序制定、通过的。
(4)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命令或者要求发布的国务院部门文件可以设定行政审批。除此之外,其他部门文件及部门内设司(局)文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文件和其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应当予以取消。
没有规范性文件依据,仅仅根据领导的讲话、批示、指示等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应当予以取消。
如果该项行政审批必不可少,则应当通过法定程序,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二)关于合理原则
《实施意见》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合理原则,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政府实施有效管理。
1.行政审批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手段之一,其适用主要限于以下范围:
(1)土地、矿藏、水流、海域、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2)无线电频率、公共运输线路等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
(3)从事可能产生污染、损害生态环境或者产生其他公害的活动;
(4)电力、铁路、民航、通信、公用事业等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行业中垄断性企业的市场准入和法定经营活动;
(5)银行、保险、证券等涉及高度社会信用的行业的市场准入和法定经营活动;
(6)利用财政资金或者由政府但保的外国政府、国际组织贷款的投资项目和涉及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结构等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投资项目;
(7)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教育、文化等从业机构的设立和活动;
(8)为公众提供服务、直接关系公共利益并且要求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
(9)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变更、终止;
(10)确认婚姻、收养等特定民事关系的事项;
(11)易燃性、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售等活动;
(12)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物品的生产、经营等活动;
(13)直接关系公共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的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
(1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国家安全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对于以上所列事项,凡是通过市场能够解决的,应当由市场去解决;通过市场难以解决,但通过中介组织、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应当通过中介组织、行业自律去解决;即使是市场机制、中介组织、行业自律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加以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