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化发展意见
建设的投入,主要用于引导支持创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和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等。并根据县级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优化存量结构,整合多方资源,逐步建立财政扶持县域工业发展长效机制。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形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增加对县域工业的投入。
(八)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县域工业科学发展。实行重点企业领导联系包抓制度,推行项目并联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服务能力。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合作,多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全市每年组织2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评议,努力营造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市、县两级必须优先保证县域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指标,土地利用存量指标和土地复垦、城中村改造、倒闭企业土地利用等可调剂指标要向园区建设倾斜。
五、组织领导
(一)各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是县域工业化发展的主体。为加强工作推进,各县由一名常委或常务副县长主管县域工业化工作。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和落实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及责任,全市县域工业化工作由市中小企业局负责服务和工作指导,发改委、统计、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做好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
(二)各县市区要切实解决多头管理问题,专门成立一套班子,抓好县域工业化工作,要规划科学、计划周密、安排合理、措施得当,确保县域工业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实。
(三)市上要对各县市区县域工业化工作进行考核,完善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强化分析统计手段,从组织、队伍、制度上保证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任务落实。
政府工作意见